3月29日晚,“上海医疗紧急救助”共享文档刚上线不久,几百条求助信息就蜂涌进表格。
这其中,有急需血透的重度尿毒症患者、亟待化疗的白血病晚期病人、大量出血要做宫腔镜手术的母亲,还有即将断药的高血压老人……填写求助文档的往往是年轻人,他们在为家里的老人寻医问药。
文档背后的志愿者团队中,董毅(化名)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三的学生。通过一根电话线,他听到了疫情封控中人们无助迷茫的疑问。看病、配药,如今需要跨过一个又一个关卡。在董毅看来,医疗问题的一个症结在于“资源对接不匹配”。
志愿者的作用更像是信息的“中介”。接到求助信息后,他和团队成员要做的是核实、跟进、对接,他们向居委会、医院、交警大队等机构或部门打电话,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,并反馈信息给患者,试图打通就医问药的渠道。
最初,他常常早晨七八点起来,工作到半夜两三点。截至4月13日,他们总共收到求助1686例,其中约35%得到了解决。
除了通过文档进行信息整合,志愿者们还创建了医药互助群、血透互助群、肿瘤互助群。
今年50岁的金玥(化名)是肿瘤互助群的志愿者,“我们也是不停地摸索。”金玥说,“想办法一起发动互救。”